![](/build/images/logo.png)
徵文/投稿須知
加入訂閱
/
取消訂閱
成大防救災前瞻通訊平台 第6期
序
編輯室報告
2024年4月3日花蓮大地震,導致許多大學校園建築物受損,同時造成東華大學實驗室火災損失嚴重。災難有時難以避免,但透過防災機制的強化,可以減少損失,大學校園防災必須得到應有的重視,這也正是本期的主題。
教育部係大學院校的政策主管機關,但無防災專責部門,大學必須以「自主防災管理」的方式,加強校園防災與管理。大學校園最常見的災害之一是火災,原因包括實驗室(化學藥品)管理、電氣(電線走火或過熱)、機械設備等因素。因此,本期有三篇文章分享與論述大學校園火災,包括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楊永年教授,以「如何降低大學校園火災風險?」為題,指出大學校園火災風險因子與預防的策略;並建議與消防機關建立合作平臺,強化火災預防韌性。第二篇邀請台南市消防局李明峯局長與火災調查科蔡旭棋科長,以「大學火災災例分析與策進」分享大學火災類別、發生原因與預防方法;第三篇則由成功大學環境保護暨安全衛生中心環境保護組陳榮凱助理技術師,以「E化之化學品管理系統對校園實驗(習)場所防災韌性的益助」,提醒實驗室火災預防的方式。另邀請成大醫院總務長何建良醫生,「以教育訓練與應變演練,談成大醫院的火災預防」,讓我們看到成大醫院的努力。
此外,地震也經常造成校園建築物嚴重損壞,甚至造成人員傷亡;加以成功大學鄰近地震帶,因此本期也邀請曾經擔任成功大學總務長的建築系姚昭智教授,以「校園抗震機制」為題撰文。分享大學校園應有的防震對策,內容包括防災地圖、耐震安全手冊製作,以及資料保存,值得一讀。第五篇則是成功大學防災國際交流與教育訓練中心的蔡在宗研究員兼組長,以「校園災害防救計畫」撰文。內容分享大學校園防災的基礎工作,並強調防災演練與教育的重要。
這五篇文章,提供大學教職員工有關大學校園防災的基本常識,並提供了具體防災策略。希望藉此能提醒大學校園教職員生,重視校園防災;同時冀望對大學校園防災能有貢獻。
總編輯 王筱雯
編輯總監 紀志賢
主編 楊永年
編輯群
總編輯
王筱雯
編輯總監
紀志賢
副總編輯
王秀雲、張學聖、張駿暉
編輯委員會
姚昭智、張賢龢、張鑑祥、許以霖、楊永年、劉光晏、賴文基、顧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