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大學校園火災風險?

字級

楊永年

校園火災偶而會發生,而一旦發生可能危及師生或工作人員的生命與建築設備,更會同時影響教學與實驗。

 

以2024年4月3日花蓮大地震所引發的東華大學實驗室大火為例。依媒體報導,災損金額至少5億,重建經費則高達20億,還有20年的研究經驗累積泡湯。[1]然而,此次東華大學實驗室火警的發生不是個案,透過蒐尋可發現,過去大學校園曾發生諸多個案。臺灣大學5年發生12次火警、[2]清華大學資電館與化工館,以及成功大學電機系館與成大醫院,都有火災案例的紀錄。

 

若以醫療院所分析,全台各地也都有火警發生,2024年10月就有屏東安泰醫院奪走9條人命。火災是人為災害,不過,也可能因為天然災害影響,導致火災發生。

 

1964年白河大地震,造成嘉義市鬧區嚴重火災,這可說是大地震後的二次災害。因此東華大學實驗室大火,不能排除是大地震後的二次災害(楊永年2024a)。火災通常歸類仍是在「人為災害」,既然是人為就表示透過(預防)機制的建立,有機會可以降低火災發生的風險。

 

至於如何降低校園火災風險,作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點著手:

 

  • 確認高風險因子

過去火災案例,可以讓我們知道校園火災的高風險因子之處。東華大學實驗室火災可能的致災原因包括電路故障延燒實驗室、易燃化學藥品擺放或囤放不當,以及大學防災體制等問題(楊永年,2024)。

 

根據過去醫院火災案例,醫療院所易發生火災的區域包括廚房、實驗室、病房、機電室、藥品區等。[3]因此,對於潛在或易致災區域或地點,應列重點巡查或列管區。

 

至於校園容易發生火災的地點,多和化學藥品有關。而這些化學藥品致災,可能因素包括使用不當、放置不當,或因地震或風災等天災造成化學藥品掉落致災;2023年9月22日發生的屏東明揚大火,即是過量的化學物質過氧化物爆炸引發火災,並造成10人死亡的慘劇。

 

  • 針對高風險因子進行防災設計

 

有了校園高風險因子訊息,就得投注資源進行火災預防設計。首先必須提供使用校園空間者,含師生、醫院醫療人員、管理人員、病人及訪客等,明確相關高風險致災因子;並進行「有效」的教育訓練,讓相關利害關係人真正了解其重要性,並採取預防行動。

 

其次,應針對易發生火災的場所,以及易燃或易爆的化學物質或藥品,進行嚴格的監控、管理、警示。而這樣的安全管理系統,通常要由實驗室自主管理;而為確保自主管理的健全,定期或不定期的教育訓練、評比或評鑑不可免。

 

而通常校園多會設有專責的「防火管理人」,每人必須定期接受教育訓練;同時要負責編組執行「自衛消防編組」,以維護場所安全,這是消防法規的規定。[4]而校內的防救災資源有限,因此透過下文合作平臺的建立,有其必要。

 

  • 建立合作平臺

 

合理的說法是,防救災經驗資源最豐富的機關,在消防體系(含消防署與消防局);要降低大學校園火災的風險因子,就必須跳脫校園(教育體系),並進一步和防災體系作連結。

 

針對東華大學實驗室火災,作者曾指出,大學防災轄管機關、大學防災能力不足、大學防災資源不足等,係目前大學校園防災的重要議題。國立大學雖隸屬教育部,但教育部並無對應的「防災」業務單位;僅由高教司負責統籌大學教育政策。所以須透過和縣市消防局與相關消防體系組織的合作,以提高防災能力與獲取更多的防救災資源。背後的概念,即在建立校園與消防單位的合作平臺(Ansell and Gash, 2018;楊永年,2020)。

 

建立合作平臺的內涵在分享資訊、資源,以及建立組織間合作關係,目的在提升大學校園火災的預防與搶救。

 

參考書目

楊永年(2024a),慎防大地震後二次災害,聯合報,2024年4月25日,民意論壇,A11版。

楊永年(2024),大學防災體制的三大問題,自由時報,2024年4月8日,自由廣場,A16版。

楊永年(2022),救災體系:成效與變革,台北:五南書局,國科會委託TSSCI期刊審查通過,ISBN: 978-626-343-117-1

楊永年(2020),救災體系,台北:五南書局,國科會委託TSSCI期刊審查通過,ISBN: 978957763977-6。

Ansell, C., and Gash, A.(2018). Collaborative Platforms as a Governance Strategy.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28. 1. 16–32.

 

[1] https://udn.com/news/story/7320/7878648, 瀏覽日期:2024/11/21。

[2] https://udn.com/news/story/6928/7820422, 瀏覽日期:2024/11/21。

[3] https://udn.com/news/story/124234/8268821?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瀏覽日期:2024/11/21。

[4] https://www.nfa.gov.tw/cht/index.php?code=list&ids=298, 瀏覽日期:2024/11/21。

 

作者資訊

楊永年 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

#火災 #校園防災
0
0
0
0
3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