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韌性防災校園 深化扎根,營運共好

字級

教育部韌性防災校園與防災科技資源應用計畫團隊(國立成功大學)

教育部推動防災教育的推動目標,透過多元教育,使師生對防災能有正確的認知,建立學校面臨單一自然災害或複合式災害後調適與回復能力、培養正面積極的防災態度。現階段工作主軸如圖所示,主要工作成果分述如下:

01縣市防災教育輔導團培力

整備防災資源與整合部會資源,強化各縣市政府推動防災教育量能與強化運作組織,推展各項運作機制,提升學校災害管理量能與技能,達到校校為防災校園目標。同時持續透過專業課程搭配情境思考、腳本撰擬、實地演練等課程,提升防災教育輔導團團員、教保服務人員、特殊教育學校教職員防災知能素養及累積防災實務經驗。

02進階學校攜手伴陪

為能協助進階學校完善防災校園課程推廣及建置在地化防災教學模組,持續以攜手伴陪的方式進行輔導,共同參與討論會議,瞭解所需的協助與資源,亦透過校內計畫會議、課程會議、教師社群會議,共同為孩子設計防災課程。

03原住民族知識結合防災

持續以原住民族知識為本,結合原住民族智慧及在地環境特色,發展防災特色課程及教材,透過課程參與者親身體驗,了解先民防災智慧。

台中市德芙蘭國民小學過去曾受到嚴重的土石流侵襲並經歷校園重建,這段災害經驗也是推動防災教育上最重要的素材,透過課程也可學習泰雅族人對於大甲溪的流域知識。

屏東縣石門國民小學將學校教室延伸到部落與山林溪流,帶領孩子學習南排灣族的文化歷史、農耕、狩獵、遷移與傳統領域的知識,強調傳統與現代科技知識的結合。

花蓮縣松浦國民小學以阿美族masa tamdaw(成為一個人)為校定課程的核心,與災害管理的「減災、整備、應變、復原」四階段做對應,設計在地知識與特色防災教育的課程架構。

04扎根幼兒防災教育

自104年即推動幼兒園防災教育實驗示範園的輔導與建置,以增進幼兒園教職人員安全意識與防災知能為優先,除將防災知識融入課程傳遞給幼兒外,並藉由親子共學與體驗成長課程,將防災教育延伸入家庭。

05 推動特教學校防災教育

自108年起啟動全國28所特殊教育學校防災校園建置,強化特殊教育學校防救災能力與防災教育之落實,建置防災種子師資培訓機制,以陪伴的方式聆聽學校的意見與遇到的困境,完善校園防災設施與設備,同時依各類障礙類別提供必要的防災資源。

06防災青年大使培育

防災青年大使來自全臺各地,是一群對防災教育有著熱忱的高中生與大學生,在經過訓練及定期增能課程培訓後,透過大使們的創意將防災知識轉化並分享給大家!防災青年大使會應邀前往各地進行防災演講,為學生、老師或社區民眾們帶來精彩的防災知識宣導;也透過「防災青年大使館」IG帳號經營,分享防災小知識、演講經驗或心得等貼文等。

07 災害防救科技應用

  • 教育部 防災教育資訊網

建置「防災教育資訊網」,提供一般民眾及全國各級學校獲取正確防災知識的平台,共享創意防災教材並提高社會整體抗災能力。「防災教育資訊網」內建GIS圖臺,應用校園地理資訊、導入豐富的防救災圖資,包括:淹水潛勢圖、活動斷層、降雨示警等,學校單位可以運用GIS圖臺基本功能如災害潛勢圖層套疊、透過點線面查詢當地可能致災之條件、鄰近避難及救災資源等資訊、地圖畫家繪製防災避難地圖、地圖輸出和災害示警功能之外,還能查看該縣市轄屬學校之災害潛勢等級資訊。

  • 教育部「防災教育報你知」Line@官方帳號

加入「防災教育報你知」Line@官方帳號,除了能夠快速連結至「校園防災花路米FB粉絲頁」及「防災教育資訊網」,還有豐富的防災教育知識和活動內容等著大家。主要功能包括:

  1. 鄰近救災資源:開啟手機定位並傳送位置,即可查詢身處地區的消防局、醫療院所及AED等救災資源聯絡方式及導航協助。
  2. 災害示警:回傳所要查詢目標地點,即時獲得該地可能發生的淹水、降雨或傳染病等災害事件警示。
  3. 防災知識問答:提供豐富的防災知識,目前涵蓋火災及地震相關議題,透過問答互動方式,提供災前、災時、災後各階段的防災資訊。
  4. 防災新知資訊分享:不定時更新防災知識、相關活動等圖文。

08防災數位教材開發

融入問題導向及 STEAM 教學法解決校園防災議題,在「生生用平板 」的教學環境基礎下,透過搭建數位學習體驗,以落實防災教育於校圍 。112年已針對「地震災害 」,發展防災課程模組及數位教材。數位教材又可分為供第一線教師於教學現場使用的電子書,以及供學生自學使用的2D影片、AR繪本、線上遊戲。

  • 教學電子書

電子書設計整合概念動畫、互動遊戲、文本等多媒體,搭配設計繪圖、連連看等互動教學元素及教學介面,讓學生在課堂上轉變為主動的知識探究者。電子書內也提供教師備課資源的參考内容,包含:教案示例、教學補充資料、案例PBL說明等內容,增加授課教師們對防災数位教學教材的瞭解及掌握。

  • 2D動畫

針對防災素養的知識、態度、技能三大面向,發展共18部2D動畫教材,上傳至因材網供學生線上自學。

  • AR繪本

開發3本AR繪本「地震來了!」,提供地震災害境況模擬,讀者可透過數位載具擴充實境技術,享受立體視覺體驗。

  • 線上遊戲

開發線上遊戲「全城啟動」,由玩家扮演市長,須結合防災整備、應變、復原等策略,協助城市度過災害考驗,建造專屬自己的城市。

 

防災教育.全力準備

面對巨災常態化的情況下,教育部持續協助學校做好防減災相關準備工作,後續以「學校面對巨災的準備:強化韌性,降低脆弱度」作為核心概念,並以「防災校園持續推動」及「數位科技加值運用」兩大面向作為推動主軸,期在既有基礎上持續精進。

 

作者資訊

國立成功大學 教育部韌性防災校園與防災科技資源應用計畫團隊

 

 

 

 

 

 

#韌性校園 #防災教育 #數位教材
1
0
0
0
1 3 6
;